让“前作文”教学成为学生习作的铺路石

作者:吴伟强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6年12月08日 点击数: 字体:

让“前作文”教学成为学生习作的铺路石

武汉大学第一附属小学 吴伟强

一、“前作文” 的概念

作文历来都是学生比较头疼的难题。尤其是小学生,经历了小学几个阶段层次的学习渐进的过程,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作文素材的来源,表达的愿望等。作文前的准备(在这里我们称之为“前作文”)一直是制约着学生开展好习作的重要原因,也是制约着教师上好一堂生动形象的高效作文课堂的重要因素。那么,在我们目前的小学阶段,学生的写作与教师的作文教学在处理素材和学生表达的愿望上都处于亟待解决的!在此对小学“前作文”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学生感到作文难的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写作前没有做好必要的准备:素材没有想好,思路没有打开,写作动机没有形成等等,这些都导致学生无从下笔或者胡乱下笔,自然就写不出来或者作文质量不高。事实上,小学阶段的许多作文都应该是“做”出来的,比如:一次有趣的实验,记一次家务劳动,我的收藏等,学生如果没有写作前的体验和经历,根本就无法动笔。而现实教学中,老师们往往只重视习作过程中的指导和习作后的讲评,习作前的准备却很少顾及。)

二、“后作文”教学的弊端

“前作文”是相较于“后作文”而提出的一个概念。多少年的作文教学中,老师所注重的往往是“后作文”教学——也就是从学生开始提笔作文之“后”,开始的作文教学。

“后作文”教学已经延续了漫长的时间。它主要的流程包含:

(1)命题。命题之后的审题和解题的教学,往往教师命完作文题之后,就是围绕题目的单纯的教学,临时的、拼命的让学生回想与之有关的内容;(2)批改。对学生已经形成的文章做书面或者口头的批改,往往学生只会在乎分数或者等级,对于批改的语言和意见一看了之,不去理解吸收;(3)评讲。对学生已经形成的文章做批改后的口头评讲,往往对于少部分学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大部分学生只会看过过场,记忆不犹心。老师的心血往往白白浪费——我们的老师大抵都是这样教作文的。

记得鲁迅先生谈到他小时候学习写文章时说过的这样的话:“突然有一天发现自己作文本上圈圈多起来,而叉叉少了下去,于是终于学会了写文章”。大抵也是这种“后”作文教学模式的反映。

“后”作文教学:它注重的是学生开始形成文章以“后”的教学辅导工作,而不是学生写文章之“前”的教学指导过程;它致力于学生文字的形成过程,而不是学生思维的发生状况;它运用的是学生已经收取在大脑里的生活素材,而不是教学生通过眼睛、耳朵、鼻子、触觉等观察去摄取身边的生活素材;它依赖于学生开始写作时的即兴思维,而不是酝酿写作时的感情迸发。

从某一方面来说:“后作文”的教学是一种带有滞后性的作文教学方法。

叶圣陶先生曾经有过对作文形成的评述:“作文是人类生活的工具,不可避免的承载着人的思想和感情,使之具有浓厚的人文性。有的时候,作文并不是为了人们实际生活的需要,而是对人类的生活、关系、情感,或者自己的经历、情思、想象等等,发生一种浓厚的兴趣,同时仿佛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压迫,非把这些内容用一个完美的形式表现出来不可。”

以上表述我们可以将文章的形成归结为这样的一个过程:生活体验——感情迸发——思维形成——文字表述”。文章即是生活的感情的表现。

虽然我们知道作文来源于生活,但学生自身的阅历和学生缺乏充分的实践和阅历过程以及感悟生活的能力,也是制约学生习作重要的因素。所谓“我手写我心”,习作素材最大的来源出自学生对生活的实践,听闻和感悟,这是作文创作的源泉。小学生素材的缺乏,是造成对学习写作态度的束手无策和冷漠因素之一,这也是“后作文”无法给与学生解决的问题之一。

“后作文”教学中,教师在作文课前没有布置学生准备作文的资料,以至于课中学生突然无话可说;教师在作文课中,对学生交流的素材内容过于狭隘,一旦教师否定学生的某一个话题,学生就很难写出自己想写的东西;课中准备只是简单地注重作文教学方法的运用,很少关注到学生的话语权,教师只是简单的倾泻自己的见闻,忽视学生独特的感悟。

因此,在作文生成之“前”,学生是有许多准备工作要做的,而教师也是有许多先期教学准备要去执行的。其中最主要的“前作文”教学,就是教会学生“摄取生活素材”的本领和“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这两重任务。

三、帮助学生学会“摄取生活素材”,是“前作文”教学的首要任务

1、生活是写作的最佳源泉。

“生活素材”摄取得好,写作就自有源头活水来。“生活素材”没有吸收或者吸收得不好,就必然“难为无米之炊”。

但是由于传统的作文教学大多从“命题”教学开始,教师并没有注重怎样教会学生进行“源头活水”的摄取和“下锅之米”的收集。命题作文开始以后,写作过程的本质也就是要求学生把自己于过去见闻感受重新通过自己的形象记忆和感情记忆拿出来。

如果有的学生碰巧摄取与之相关的内容或者记忆力较好,也许他会有素材可以运用;如果有的学生平时不注重这些,或者摄取的不好,就很难与之内容紧密相扣,习作对孩子来说将会是难题。

小学生处于学习写作的起步、初步阶段,也许没有经历过“摄取生活素材”的训练,也没有充分运用自己的眼睛、耳朵、鼻子、嘴巴和感官摄取过生活中有意义的素材。可以说,大多数的小学生在以“命题作文”为方式开始进行作文学习时,是没有足够的“生活素材”铺垫的。

可能有人会说,学生可以通过大量的阅读学习写作,通过阅读各种文字作品可以学习作文。从他人的文字作品中学习“摄取生活素材”的方法,单单通过阅读来学习写作肯定是片面的孤立的,因为从根本上说来,阅读别人的作品,永远都是他人的生活体验,与自己亲身观察和体验的“生活”是不一样的。

不能单纯的从书本上摄取素材,那只能在生活中找了。可能又有人说,今天的学生本来就很少有“生活的体验”,原因是他们学习负担太重,家里同龄人也只有孤零零的自己,上学、回家,两点一线,生活贫乏甚至枯燥,那还有什么丰富的“生活”?

我认为,这些都不是最主要的,今天的小学生不但有生活,而且有比较丰富的“生活源泉”,问题在于,学生是否具有“摄取生活素材”的眼睛、鼻子、耳朵、嘴巴和感觉,而教师是否教会了学生“摄取生活素材”的高招!我们的老师需要开发学生“摄取生活素材”的五官!

春天到了,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感知春天的美景,发动自己的五官,灵动自己的感受:花鸟鱼虫,人物百景都在自己观察的范围内。回头交流见闻,述说感受。素材自然而来。

鄂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九课《莫泊桑拜师》中,福楼拜让莫泊桑每天观察家门前的马车,莫泊桑连续观察了几天无可奈何的说没有什么可以观察和写的,福楼拜告诉他:下雨时候的马车;上坡时候的马车;下坡时候的马车;烈日当中的马车。都是一样的额走法吗?莫泊桑恍然大悟,以后观察事物更加的用心仔细,从而为他的小说积累了大量的素材。这个事情告诉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的素材是可以挖掘的,只要用心和仔细。教师要教会学生多去留意生活中的小事和变化的事情、、、、、、

教师帮助学生学会“摄取生活素材”是很有必要的,让学生走进生活大舞台:可以从学校生活中寻找素材;可以从家庭生活中寻找素材;还可以从社会生活中寻找素材。“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九月,我执教鄂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习作《建议书》,它是要求用建议书的形式,引导学生关注学校建设和发展不足等情况。于是在学生作文前的一周,我布置下任务(没有解释是为习作而准备):利用闲暇让学生到学校走一走,看一看,玩一玩。之后可以作出简单的记录:说说你对学校最满意的地方是哪里?有哪些地方不够满意?你可以如何改进,为校长出出金点子。一周之后我收集了学生调查的素材,不发现不知道,学校竟然有许多地方需要改进,而且学生出的金点子也中肯具有创意。到了正式上课,有了充足的素材学生和我都是信心满满,学生们都想把自己的收集结果展现出来。那一堂课我没有在内容上过多的纠结,只是在建议书文体上稍作点拨,学生们一挥而就。我充分感受到了作文前对学生指导的获益良多。

如果我们引导学生热爱生活,以自主的态度去参与生活,在生活的大舞台去积极寻找积累作文素材,真正提高学生作文能力不再是一句空话。这是“前作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四、促成表达心理,是“前作文”教学的又一重要内容

一个人要进行正常的写作活动,除了要“摄取生活素材”之外,还必须具有一定的“表达心理”。

作文由心生,这些都说明了心理需求和感情激发对“前”写作的促进作用。这样看来,刺激学生的表达心理、帮助他们产生写作激情,也是“前”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为了解决学生“写作的心理”问题,我在班级做了这样的尝试:我是语文老师同时兼任班主任,五年级的学生班级学生平常的沟通交流都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学生们又表现好的或者表现差的,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我决定以作文为利器,打破这种坚冰。于是利用一节语文课,我在班上宣布:今天起,每一周我们的周记就写班级的一个人,要求如下:(1)写的这位同学必须是本周班级表现最优异的或者下周再写本周表现有待提高的,并及时给予你的建议。所选之人由大家推荐产生。(2)必须要经过一周的密接接触和观察,才能去动笔。(3)写完之后习作交由被写之人评价,再由老师评价,共同展示交流。(4)被写之人当周不写作文。

措施一出,大家纷纷议论开来,每个孩子都有向善之心,谁也不想成为那个表现相对较差的人,于是大家谨言慎行,班风一时之新。更重要的是学生会积极主动的观察和关注周围的同学:他们的一言一行、他们的喜怒哀乐都是他们乐意去观察的——也会很容易的观察,最终会把自己表达的欲望用文字书写出来。

由此看来,“摄取生活素材”和“促成表达心理”,是作文前的重要基础环节,而我所研究的“前作文”教学则会将二者结合,相辅相成。只有做好作文前的准备,才会有作文时和作文后的无限精彩!

图:论文获奖证书

上一篇: “改”出好作文
下一篇: “改”出好作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