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家乡,有句俗话“宠儿不孝,肥田里出秕稻”。
“肥田里出秕稻”是见过,那一块田里的稻子长得比别的田里的都旺,可老农会告诉你,肥料催得太多,只长没用的叶子,却不长稻谷。秋天的时候,也确实如此。更有甚者,像这样肥料过足的稻子夏天的一场暴雨就会将它彻底摧毁。那宠儿是不是不孝呢?父母爱孩子,可现在的孩子又有多少去关心父母,体贴父母的呢?
我班就有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从小就是由爷爷奶奶带大的,爸妈不在身边,老人自然就格外地宠孙子,生怕亏待了她。这样的孙子怎样呢?有一次放学,接她回家的父亲,因为没有满足她买零食的要求,就闹脾气不回家,父亲拉她回家,她就把父亲的手抓得鲜血直流。孩子在学校又怎样呢?老师对她好,她可能没有感受到,可一旦她犯了错误,老师批评的时候,她就是大吼大叫,大哭大闹,甚至于寻死觅活。不接受批评,不改正错误。这样的孩子其实很可悲,大家都怕她,躲着她。这可悲的根源在哪儿呢?父母只是一味地给予爱,从未教她去体会、珍惜爱,他自然就不知道去爱别人,去理解、宽容别人、善待别人。自私自利,缺乏爱心,自我为中心正是现在小学生的一个明显倾向。
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如果一个人连最基本的爱心都没有,那还用得着教育他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理想主义这些高尚的思想吗?爱心教育应是我们永恒的话题。那么,爱心教育在小学阶段应该以何种方式去实施呢?经过这几年的摸索,我得出的结论是“体会爱是爱心教育的基础”。
有一次我举行了一个“父母给我的爱”的主题班会,让他们用具体的一件小事说说父母对自己的爱。我还特意强调,这件小事是平常生活中的一个非常非常细小的事。同学们想了一会儿,就说出了一个个感人的事。记得一个男生说,有一次因自己的错,没有记作业,父亲没有责怪他,还冒雨骑车带他去一位同学家抄作业,回到家,自己也没感受到什么,然而,当母亲拿出毛巾关心地擦去父亲脸上的水珠那一瞬间,他突然感受到了那深沉的父爱。那位同学还说,从那以后,他就仔细地体会父母做的每一件事,他现在觉得生活得很快乐。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个同学说她在家偷看碟子,结果被妈妈发现,妈妈一怒之下,就把碟子踩得粉碎,还大骂一顿。她就又羞又气地哭了好长时间,开始的时候,妈妈让她哭,理也不理。到最后,妈妈可能火气消了,就递给他一个热毛巾,让他擦擦脸。这一刻,她又哭了,她说那一刻她最感动。这一主题队会,用了3节课才让全班想说的同学说完。体会爱心,对于小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只有体会了别人对他们的爱心,他才会去感激,才会真正的善良,真正的宽容大度。
亲情之爱是人类的至爱,如果漠视亲情之爱,是最不可恕的,所以体会亲情之爱是我的爱心教育的根本。
我的爱心教育另一个部分是体会“同学之爱”。孩子都是善良的,愿意帮助别人,就是不愿意宽容别人,常常为一些不值一提的小事,闹得脸红脖子粗。有一次我举行了一个“小小红花送给助我人”班会。班会之前,我也特意强调了,想想,谁真心地帮助过你,到了班会课,就真诚地送他一朵红花。结果在班会课上,同学们都显得激动而紧张,激动的是要去感谢别人,是头一回的新鲜事,紧张的是自己有没有帮助过别人,会不会收到红花。送花开始了,先由第一组的同学开始送,那一刻,送花的同学显得既庄严又激动,此时此刻,他们体会到自己是很幸福的,有那么多人曾经帮助过自己,关心过自己,自己生活在同学们的关爱之中。四组同学全部送完后,班上是一片沸腾,每个同学的脸上都洋溢着快乐与幸福。在当天的日记中,很多同学都反省自己过去的错误,表示在将来要用更多的行动去关心、帮助别人,因为自己曾被那么多人关爱过。
“体会爱”是爱心教育的基础。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体会爱,也不会感受到别人对他的爱。让他去爱别人,他能行吗?只有体会到了爱,才会有爱别人,帮助别人的动力。我们从小就知道,只有“知恩”,才会“图报”,换用在爱心教育上,只有“体会爱”,才会“回报爱”!
爱心教育是道德素质教育的关键,“体会爱”又是爱心教育的基础。不管这项教育的方式方法是怎样的,也不管教育的结果是否丰硕,但我相信,对孩子寄予了希望,就会有收获。从现在开始吧,让爱心成为每个孩子的自觉和本性!